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情境、心理写出来。我直接举例理解。
咱们先看
1、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句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的逼你的眼。傍晚的时候,上灯了,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耕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在雨里静默着”。
这段春雨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富有田园诗意,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八年级下册鲁迅的《社戏》中“……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
这样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景物丰富细腻,有立体感,让人身临其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烘托了“我”去看社戏时的愉快心情。
3、九年级下册鲁迅的《故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这段环境描写渲染了沉寂、荒凉、萧瑟的气氛。烘托了悲凉的心情。
以上是我对于烘托这种表现手法的解释,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转发。有问题也可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