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时间里,炎黄血脉从黄河流域开拓九州大地,创造出极为灿烂的文明。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辉煌光芒如同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独特而迷人的魅力,中华文化也随着历代大一统王朝的辉煌传播万里,其辐射区域包含东亚、北亚、中亚、东南亚等地区,形成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华文化圈。
▲匈奴单于剧照
在这些地区之中,北亚与中国的爱恨纠葛最深,诸多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展开反复拉锯,从匈奴、鲜卑、蒙古到瓦剌和鞑靼,统治与反抗从来没有过停歇。当汉朝击败匈奴后,北亚地区的部族就臣服汉朝,该地成为汉朝名义上的领土。唐朝时,东西突厥先后向大唐称臣,中原王朝第一次在北亚设置行政机构,将其纳入治下,比如安北都护府和单于都护府等。元朝时期,北亚更是中原王朝的直属领土,可是自清朝康熙皇帝上位之后,形势却急转,北亚大片土地因为一纸条约,成为中国再也无法收回的领土。这种做法令后世人大为不解,其中究竟有何隐情?在子渊看来,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蒙古草原
第一是缺乏实际价值。北亚地区主要为今天的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这片土地虽然面积广大、地势平坦,但是中原王朝并不看重。众所周知,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农耕传统,在很多传统官员看来,适合耕种的土地才是有效领土,北亚地区则完全属于废土。或许有人疑惑,为什么不迁居中国居民到草原发展畜牧业呢?实际上这种做法,中原王朝早就实行过,但是这些中原居民到草原后,不用多久就会被游牧民族同化,这种做法无疑会增加游牧民族的实力,中原王朝于是弃之不用。正因为如此,,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君主向北进行开疆拓土,那一片蛮夷居住的苦寒之地,没有什么价值。
▲蒙古骑兵剧照
其次则是统治成本太高。汉朝时期,中央政府对投降的匈奴单于只是名义上的册封,根本不愿多管,只要他们不闹事就好。唐朝在北亚地区设置都护府,进行的统治仅仅以羁縻为主,不干涉部落内部,单纯用军事威慑的方式令他们臣服,向长安年年进贡。这种统治模式比较松散,耗费成本也比较低,因此中原王朝才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将北亚纳入势力范围。然而这种统治方式对中原王朝的实力有一定要求,如果中原王朝自身衰落导致无法控制北亚的各个部落,这种统治就会崩溃,这些部落就会相互攻伐以扩大地盘,甚至会进攻中原王朝。这也是为什么王朝强盛时才会设置都护府的原因,因为要维持这种统治,不仅要强大的国力,还要养一大批精兵悍将,成本非常高。
▲康熙皇帝朝服像
当然康熙皇帝放弃北亚地区,还有另一层考虑,那就是削弱蒙古部族的力量。清朝初年,蒙古人多达百万,青壮男子人人都会骑马射箭,随时能召集十万左右的骑兵,对人数只有几十万的满人来说是非常大的威胁。康熙年间,清朝刚刚入关不久,统治尚未没有深入人心,一方面要防范汉人叛乱和推翻政权,一方面又要提防蒙古坐大而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因此对于沙俄提出占据北亚的条件,康熙皇帝果断选择接受。
▲《尼布楚条约》签订场景复原
在他看来,蒙古地域与沙俄土地相接,两者如果联合在一起对清朝发起攻击,必然难以应付。如果将北亚划给沙俄,蒙古就会失去漠北地区,与沙俄之间就会存在难以消除的仇恨,大大降低两者联合的可能性,可以保证清朝北疆的安全。综合以上三点原因,再重新审视康熙皇帝的《尼布楚条约》,就不难发现,康熙皇帝放弃北亚的用意绝非是单纯的妥协和愚昧,而是用“吃亏”的方式换取清王朝的稳固统治。削弱蒙古的实力后,清王朝就更容易利用蒙古骑兵,消灭各处不安定的因素,维护清朝的万世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