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全称阿曼苏丹国,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东南部。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70万,首都马斯喀特。它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扼守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门户。从阿曼往东经印度洋可以到达东亚,往西经红海可以到地中海,进入欧洲区域。这里在古代曾是东西方海上贸易的枢纽。时至今日,阿曼仍然是东西方海上往来的要冲。
在历史上,阿曼曾是声名远扬的海上强国之一,早在公元前1000年之前,阿曼人就掌握了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为沟通东西方的贸易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阿曼过境的东北部是哈贾尔山脉,西南部是佐法尔高原,北部和西部地区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中部比较平坦,沿海多平原。阿曼全年分为热凉两季,5-10为热季,平均气温高达40度以上,极端可达50度以上。11月至次年4月为凉季,气温也很少低于10度。在沿海地区,潮湿而炎热,内地除了有些地势高的地方外为干燥的气候;南部地区气候温和。
就阿曼全国而言,全年降雨量稀少,年平均降水不足200毫米,主要集中在凉季。南部地区在热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也有一定数量的降雨,有利于这个地区的农牧业发展。
阿曼的居民以阿拉伯人为最多,沿海地区也有不少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伊朗人以及非洲后裔。游牧民族多居住在内陆地带和半沙漠地区。哈贾尔山脉
以东的平原和南部的佐法尔高原等地的人口比较集中。这些地方多绿洲、水草,居民的经济活动以农牧渔为主。
大航海时代,阿曼先后遭葡萄牙、英国的入侵与占领,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正式独立。在1970年代之前,阿曼人生活困顿,经济落后。大多数阿曼人还用原始的方法捕鱼,常年与骆驼为伴,逐水草而居。贫困和疾病威胁着阿曼人,成千上万的阿曼人被迫背井离乡,流落到周边国家打工。1970年,阿曼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3亿美元,被列入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1970年,卡布斯发动宫廷政变,废父登基,自任苏丹。他在国内采取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经济措施,大力发展石油经济,兴办学校、修建公路,提升民众的社会福利,使阿曼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现代化国家。
卡布斯苏丹执政后,调动各方面因素,同心协力建设国家。成上万的阿曼人响应号召从国外回到祖国,为建设自己的国家贡力量。为了吸引外国投资,阿曼政府先后制订了“外国商业和设资法”、“公司法”和“公司登记法”等法令,对外国投资者给予鼓励以及相应的优惠条件。政府还规定在不同企业中,本国资本应占有的比例。
外资将主要用于公路、运输业、电力、通讯等方面。此外,阿曼还注意争取外国的货款。由于采取新的经济政策,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上世纪末,阿曼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突破8500美元,比独立之初增长了40倍。
为了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阿曼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全国实行全民教育”、“女孩和男孩享有同等教育的权利”的方针,教育经费成倍增加。阿曼政府还很重视职业教育,卡布斯亲自担任全国教育和职业培训委员会主席,免费教育政策的实行使得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阿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相对其他五个海湾国家,阿曼的石油资源储量最少的一个。相比于中东其他产油国,阿曼油田的开发难度较大,因此阿曼政府也颁布了较为优惠的政策,并大力发展EOR技术。目前,阿曼的石油和其他液体产量的每日产能在100万桶。如果没有新的勘探资源增加,按照现在的开采量,再过20年,阿曼全国的石油资源将告枯竭。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阿政府尽最大努力,把已有的石油美元,用来发展农、牧、渔、工业以及其他事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资建设杜库姆经济特区、阿曼铁路网、南巴提奈省物流区等项目。在位于霍尔木兹海峡(一个重要的石油运输枢纽点)之外的杜克姆附近,建造世界级的炼油和储油场所。
在全国建立了40多个农业指导中心,2500多个综合性农场,指导农业生产,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
从首都马斯喀特到苏哈尔港口250公里长的沿海地区过去只有几个农场,现在在高速公路两旁,农场连片,果树成行,青翠碧绿。在南部佐法尔地区的首府萨拉拉,现在不仅是阿曼的鱼米之乡,而且畜牧业还占全国的75%左右。
旅游业是阿曼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一方面是旅游资源较丰富,境内既有沙漠,也有海滩,还有山峦、谷地、溶洞,可以开展各种特色旅游,特别是南部的萨拉拉地区,夏天凉爽,成为避暑胜地。阿曼日光充足,冬天又是欧洲游客度假的好地方。阿曼自2017年以来不断放松旅游签证政策,每年吸引300多万外国游客来访。
过去20年来,阿曼根据本国国情,以石油出口带动经济多样化发展的战略已取得初步成功。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阿曼以470万的人口创造了763亿美元的GDP总量,人均GDP约为1.6万美元,位居亚洲第12位。
如果把阿曼的GDP总量放到全国各省中进行排列,比宁夏略高,比海南省稍微低了一些,但是其人均GDP产值则是还需要我们继续追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