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自控力
自控力,即自我控制能力,也指对自己的周围事件、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控制感。拥有良好的自控力,是一个人的人格的表现,也是一个人能成功的准绳,也是一个人能在社会立足发展得基础之一。
二、怎样培养自控能力
(1)明确目标,时刻提醒自己不可懈怠
目标,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追求的,缺少了奋斗的目标,生活将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哪怕那个目标不是明智的选着,但是,只要目标的存在,就会使人不得不朝着目标奋进。同样,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当他们明确下自己努力的奋斗比表,比如考上理想中的高中、在期考中取得好的成绩等等。
或许,这目标只是在心里的规划,但是只要自己心中实现目标的愿望强烈,那么就可以再行为上对自己进行约束。当自己感觉到累时,想去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的时候,若脑海中想起了自己的目标,想着不可以掉以轻心,我的目标还没有实现,控制好自己的行为,那么目标的实现就不远了。
(2)自我暗示、全局思考能力
通常当我们想去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寻求快乐的时候,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我们会给自己找一些借口,比如郁闷没心情学习、工作得有点累了、身体不太舒服、这场足球赛千载难逢、演唱会不看就没了、学了一天了也该放松一下了等,这时我们应该做的是制止自己的借口。
这些借口大部分都是过分强调即时性,“我现在累了,现在学习的话没效率”,“演唱会只有一次”,“电视剧只放一次”,而这些处理完了我还会回来学习的,学习什么时候都行,那些事情却只能现在做……实际上我们是有意识的过分夸大了这些看似紧急但毫无意义的事情。
还是这一种借口,然而我们从全局来考虑:我们是不是追求远大的目标,长久的快乐?我们的人生目标难道是看更多的精彩节目?这些即时的东西对我们有什么实质帮助?相比学习,如果去贪图眼前的小快乐,自己将会损失那个远处的大快乐,值不值?有一种处理事务的方法是把事情分为四类:重要而紧急的,重要而不紧急的,不重要而紧急的,不重要不紧急的。
因此,在初中生培养自控力中,要学会做自我暗示,使用意念让自己鞭挞自己不要想,不要做不该做的事情,做通盘的考虑、明智的抉择。
三、改掉坏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功开始的前奏。而学会自我控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假如我们经常做一些需要自制力的事情,我们的自制力会自然的随之提高。这表现像是行为的一种惯性,成为了一种,那么将这个原理用到自制力的培养上,久而久之,在为人处事上就习惯的自我控制。要除掉旧习惯,最好的是培养新习惯、开辟新的心灵道路,并在上面行走及旅行。培养好习惯只需要21天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正某种不良习惯,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是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会变成你的信念。习惯的形成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头1~7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去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个阶段是7~21天左右,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是21~90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这个阶段,你就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个习惯已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为你“效劳”,贵在坚持! 因而,学会自控能力,是初中生要培养的良好习惯。
四、树立好榜样,正确引导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父母跟孩子在一起时,不知不觉孩子就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很多时候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做好榜样。要教会孩子自控,首先要向孩子展示自控,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是父母,父母的自控力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自控力的形成。学会帮助孩子学习处理周围事物,帮助孩子解决冲突,让孩子学会自控与合作。父母看到孩子的优点要及时鼓励表扬孩子,让孩子更加积极。父母看到孩子的缺点也要及时纠正孩子的缺点。
同时,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让孩子学习一些娱乐益智类兴趣爱好。比如:下棋、画画等,让孩子经过学习这些帮助孩子克服困难,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心。延迟满足,学会等待。要让孩子在培养时间观念中学会等待。当孩子的有些欲望不能立即满足,而过一段时间得到后,就能形成等待的习惯。
父母要相信每个阶段孩子的能力,在保证孩子身心不受伤害的前提下,尽量让孩子体会做每件事的乐趣。孩子好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小就要培养起来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是非常的重要的,首先家长不要过于溺爱孩子或者包办代替过多,这样会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弱、任性、不听话等现象,然后要学会正确的引导孩子,给孩子树立原则,告诉孩子什么事情该不该做,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可以示范正确的行为给孩子,反复的让孩子加深印象,这样孩子形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后,综合素质就会增强了。
我们要时时关注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并适时引导,让孩子独立自由的成长,真正培养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在现实中对待孩子学会以理服人,巧用激励。自控行为的多次重复就可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降低自控行为引起的紧张感,使自控行为容易完成和保持。
五、给孩子灌输轻重缓急的思想
人每天要做很多事,再多的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头来啥事都干不好,啥事都没干成。面对一堆事情,要分轻重缓急。父母可以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灌输这些思想。让孩子知道,每天的24小时是不变的,但24小时内要做好多事情,有哪些事是必须做的,有哪些事是可做可不做的,有哪些事是可不做的。必须做的事要先做,其次该做什么,最后该做什么,今天重要必做的事,不能拖到明天做。
孩子轻重缓急思想,在孩子上学后会产生很大的益处。上学后知道作业是急是重的孩子,父母相对比较轻松。 孩子的自制力相对就增强了。孩子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个体,自制力只是孩子综合能力之一的表现。自制力的培养,不是单纯的,孤立的,它与孩子的方方面面联系在一起。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轻重缓急思想,具有独立处事能力,具有选择决定能力,具有与人分享共担能力等等,自制力也自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