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有哪些案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3 02:38:32    

为生二胎和落户

张小姐与武先生于2009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女。2012年4月,两人离婚,并签署《自愿离婚协议书》和《补充协议》,对小孩抚养及财产分割作出约定。2013年,张小姐起诉要求确认离婚协议无效,并对财产重新分割,称离婚为“假离婚”,但法院驳回了她的诉讼请求。

为购买福利房

王小姐与陈先生于2007年结婚,2012年5月离婚。离婚后,王小姐购买了一套福利房。2013年,陈先生起诉要求确认离婚协议无效,并拥有王小姐所购房屋的一半产权。法院最终判决王小姐胜诉,确认离婚协议有效。

为逃避债务

游某与田某为逃避债务,办理假离婚,并将家庭共有财产归女方所有。后法院执行过程中发现他们是假离婚,追加田某为被执行人,查封了他们的共有财产,案件得以顺利执行。

为规避房产税收政策

有夫妻为规避房产交易税,通过假离婚将房产过户到一方名下,然后复婚,最终因一方再婚而引发纠纷。

为转移财产

李某与王某因投资失败,为逃避债务,签订离婚协议,约定财产全部归王某所有,债务由李某负责偿还。离婚后,双方仍共同生活,后王某离开李某,张某起诉要求确认离婚无效,法院最终判决离婚协议无效,双方共同承担债务。

为购买学区房

小刚和小敏为购买学区房,办理假离婚,约定财产分割后,小敏以无房名义购买学区房,小刚将首付款转给小敏。离婚后,小敏变卦,双方发生纠纷。

为购置房屋

陈某与孙某芳因丈夫出轨,伪造离婚证用于购置房屋,最终丈夫承认伪造行为,受到处分。

这些案例反映了假离婚背后的种种动机和后果,包括规避政策、逃避债务、转移财产等,同时也揭示了假离婚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和道德伦理问题。建议公众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审慎考虑其法律风险和伦理道德,避免因短期利益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相关文章
  •   打赏是观众看直播时给主播虚拟礼物的一种消费行为,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现实问题。观众主张受骗要求平台或主播退还打赏等案件也频频发生。那么直播打赏行为该如何界定?各方主体之间到底是什么法律关系?在什么情形下能主张返还?  近日,铅山县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铅山法院)审理一起直播打赏纠纷案件。法院认定该打赏
  • 4月7日晚,@小米公司发言人 发文称,近日,公司发现有关小米SU7保险相关的谣言被有组织地扩散传播,现严正辟谣澄清如下:经与我司合作的五大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逐一确
  • 【长江财险:张龙出任党委书记,提名为董事长人选】2日,据长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官网消息,长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干部大会,省委组织部宣布省委决定:张龙同志任长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提名为长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人选。张龙,1976年2月生,此番履新前任湖北省委金融办副主任、省地
  • 近日,神木市法院通过“执破衔接+破产和解”机制,成功化解一起涉企债务纠纷案件。神木市某能源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陷入债务困境,未能履行生效判决义务,经债权人申请移送破产审查。法院在破产审查过程中精准识别企业"暂时性经营困难"的特质,促成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并清偿全部债务,实现"以破促执、企业重生、
  • 景泰凯旋城的学区为 伟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