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小萝卜成增收“利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6:33:00    

半月谈记者 毛振华 宋瑞

特色农产品如何叫好又叫座,是困扰不少地方的一大难题。如今,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寻到破解之法:当地全力打造沙窝萝卜拳头农产品,在品牌塑造、集约生产、科技赋能上持续发力,沙窝萝卜被卖到全国各地,成为农民增收的“利器”。

萝卜丰产 农民增收

乘车从天津市中心城区向西行驶20多公里,占地50多亩的沙窝萝卜核心产区科技示范基地映入眼帘。弯腰走到玻璃大棚内,一畦畦沙窝萝卜叶大翠绿,长势喜人。

沙窝萝卜,因产自京杭大运河天津南运河畔的辛口镇小沙窝村、大沙沃村一带得名,有着300多年的种植历史,但在很长时间里,并未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利器”。

在大棚里,西青区农委专家史忠伟向半月谈记者介绍,过去由于土地流转不充分,沙窝萝卜以农民自主种植、家庭经营为主,种植区域“插花”分布,田间管理难,阻碍了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缺少科技支撑,家庭作坊式依靠自身经验种植,产品质量和口感差异大。”

2024年,沙窝萝卜被天津市政府列为全市重点培育品牌之一。西青区随即启动沙窝萝卜品牌精品培育计划,通过确定谷力合作社作为重点龙头企业之一,打破原有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沙窝萝卜的产业振兴插上翅膀。

“再也不能错失发展机遇了。”天津市小沙窝村谷力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郝立红感慨。她带半月谈记者走进办公室,操作电脑演示科技是如何为萝卜种植赋能。“通过物联网系统和棚内搭载的传感器,浇水量、温湿度、光照等实现了智能管理。从选籽、种植、养护到出棚,沙窝萝卜的‘生长轨迹’被全流程记录,这样种出的沙窝萝卜品质更佳。”

这项技术已在越来越多农户大棚中推广,不少村民体验到了“手机上种萝卜”的便利,沙窝萝卜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谷力与大沙沃村开展订单制合作,全面启动订单农业发展模式,300多家签约农户的大棚被贴上标号。农户可以在种植全过程接受天津市农科院专家的技术培训与指导,种出的萝卜按收购标准直接打包卖给合作社,实现品质统一。

在这一合作模式下,村民最终成为受益者。辛口镇种植沙窝萝卜约7000亩,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沙窝萝卜种植和销售周期的产量预计约6500万斤,销售额2.5亿元,显著带动村民致富、村集体壮大。

小萝卜打开知名度

从种植萝卜上增收只是第一步。为踏踏实实打出名气,全镇上下重视品种选育,从源头上提高萝卜品质。科技示范基地对传统“老味”沙窝萝卜籽种进行提纯复壮,并与天津市农科院合作,优先保障市场认可度高的籽种供应,引导农户结合需求种植附加值高的优质品种。

辛口镇党委书记赵均说,镇里争取到区级品牌培育专项资金,用来打造大沙沃村260亩示范种植基地。如今,按照基地示范、龙头带动、科技赋能、品牌提升的模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形成辐射带动作用。

“金字招牌”必须守护好。辛口镇制定《“沙窝萝卜”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50家授权企业销售行为。特别是在推进数字化防伪追溯管理方面,统一制作防伪识别码。与此同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聘请专业律师团队,加大沙窝萝卜侵权行为打击力度。

沙窝萝卜的品牌形象逐渐深入人心。郝立红带领的团队忙得脚不着地:奔赴北京召开沙窝萝卜专场推介会,赶到长沙、杭州、广州等地参加展会……“我们一路‘北上南下’,打通沙窝萝卜的销售链条。”郝立红说,今年还要与大湾区企业合作,把沙窝萝卜卖到港澳地区。

相关文章
  • 3月31日,2025第三届合成生物学产业博览会(SBC2025)在江苏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圆满落幕。 本届博览会以“合成新势,合成新知,合成新质”为主题,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等权威机构指导,并得到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顶尖科研平台支持,吸引了全球120家企业参展、超万名专业人士参与。同
  •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曹慧璎 宾奕)气温回升,春意正浓,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镇的瓜农们抢抓农时悉心育苗、嫁接,确保西瓜种植赶上“黄金档”,为今年的丰收打好基础。工人们正在给砧木苗扎孔。 宾奕 摄西瓜培育大棚内,工人们忙着嫁接西瓜苗。 宾奕 摄走进伊塘镇孟公山村永州领航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西瓜苗培育基地,负责
  •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近日,潞城农商银行史回支行深入潞城区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综合示范园,通过实地调研精准对接融资需求,宣介普惠金融政策并探讨供应链服务模式,进一步强化银企合作,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据了解,该示范园内共有60座香菇大棚,采用现代化、标准化设备供暖、保湿,确保一年四季都能出菇,产量高达1000
  • 为进一步塑造泰城“南大门”的形象,岱岳区大汶口镇抓住春季这一绿化黄金时期,全面启动“增绿添色”绿化项目。项目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选用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和花卉,对大汶口镇的主要道路、公园、广场等公共区域进行绿化美化。今年以来,已累计投入150余万元,对104国道、四坡路、文明之光大街、农耕
  • 日本一部专门应对食品供应紧张的法律于4月1日生效,要求种植户在预计大米等重要食品国内供应吃紧、价格飙升时提交增产计划,以期缓解供不应求的局面。依据这部新法,大米、大豆、小麦、鸡蛋、牛肉和猪肉等12种农产品以及面粉、砂糖、植物油和乳制品等7种加工品被列为特定食品,相关肥料、饲料等也被列为特定物资。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