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认定窜标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6 19:07:49    

认定窜标主要依据以下标准和情形:

损害利益:

串标行为损害了招标人、投标人或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

违法所得:

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

中标金额:

中标项目金额在二百万元以上。

非法手段:

采取威胁、欺骗或贿赂等非法手段进行投标活动。

重复违法:

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串通投标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再次串通投标。

其他严重情节:

存在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电子投标文件雷同:

不同投标人的电子投标文件存在雷同,评标委员会可否决其投标,并没收投标保证金。

制作雷同文件:

筛查发现不同投标文件由同一台电脑制作。

评分异常:

计算汇总各项评分时辅助评审专家发现评分异常,视为围标串标。

全程留痕:

电子招投标平台全程留痕,所有资料自动归档,能动态监控、实时预警、智能辅助、全程记录,发现问题即视为串通投标。

串通投标报价:

投标人之间或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报价,存在明显的一致性或规律性变化。

技术方案相似:

不同投标人的技术方案存在明显的相似性。

交流协调行为:

投标人之间存在明显的交流或协调行为,如在招标文件发布后频繁联系或在开标前聚集。

信息泄露:

招标人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并将有关信息泄露给其他投标人。

标底泄露:

招标人直接或间接向投标人泄露标底、评标委员会成员等信息。

价格操纵:

招标人明示或暗示投标人压低或抬高投标报价。

文件篡改:

招标人授意投标人撤换、修改投标文件。

谋取中标:

招标人与投标人为谋求特定投标人中标而采取其他串通行为。

根据以上标准和情形,可以综合判断是否构成窜标行为。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案件的详细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认定。

相关文章
  • 此前报道来源丨央视新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诉前保全需要缴纳的金额根据实际保全的财产数额来确定,具体标准如下:财产数额不超过1000元或者不涉及财产数额的,每件交纳30元。超过1000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当事人申请保全措施交纳的费用最多不超过5000元。此外,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时,申请人还需要
  • 商用电偷电的罚款金额 根据具体情节和当地标准而定,具体如下:行政处罚盗窃电能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追缴电费,并处应交电费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刑事处罚盗窃电能数额较大,达到刑事追究标准的,构成盗窃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
  • 经济案件的立案金额标准主要依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来确定,具体金额标准如下:诈骗罪个人诈骗金额达到2000元以上即被视为“数额较大”,可立案追诉。诈骗金额达到3000元以上,则认定为“数额较大”。诈骗金额达到3万元至10万元,认定为“数额巨大”。诈骗金额达到50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非
  • 关于逾期竣工违约金的数额,以下是一些具体规定和案例:合同中有约定的情况下逾期竣工违约金的数额通常由合同双方约定,并且约定的数额一般不得超过合同总金额的30%。如果实际损失超过约定的违约金数额,违约方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违约金。合同中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违约金数额,可以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