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人外出就医什么条件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15:59:31    

犯人外出就医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身患严重疾病:

罪犯必须患有严重的疾病,且有短期内死亡的危险,或者患有严重慢性疾病长期医治无效,病情恶化有死亡危险。

生活难以自理:

罪犯如果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也可以申请保外就医。

年老多病:

年龄60岁以上的罪犯,如果身体多病且已失去危害社会的可能,同样可以申请保外就医。

特殊人群:

对于原判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后减为无期徒刑的罪犯,从执行无期徒刑起服刑七年以上,或者原判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判刑期(已减刑的,按减刑后的刑期计算)三分之一以上(含减刑时间),患严重慢性疾病长期医治无效的,可以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

其他条件:

包括罪犯在服刑期间改造表现良好,没有再次犯罪的危险,且没有采取自伤自残等手段逃避惩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形的罪犯是不允许保外就医的: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

罪行严重,民愤很大的

为逃避惩罚在狱内自伤自残的

此外,对于累犯、惯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罪犯和因杀人、抢劫、强奸、爆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保外就医将从严控制。对少年犯、老残犯、女犯的保外就医,则适当放宽。

综上所述,犯人外出就医的条件较为严格,需要综合考虑罪犯的健康状况、改造表现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符合条件的罪犯可以通过相应的程序和审批,获得保外就医的机会。

相关文章
  • 根据《监狱法》的相关规定,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可以按照规定会见亲属和监护人。以下是具体的探视时间和要求:入监后5天内可以探视: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家属可以在罪犯入监后的五天内进行探视。监狱通常会在收监之日起五日内发出通知书,告知家属探视的具体日期和时间。每月一次探视:罪犯一般每月可以会见一次亲属和监护
  • 监外执行的时间限制如下:一般情况监外执行没有时间限制,只要符合条件随时都可以收监。外出限制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
  • 宣判后,罪犯被送监狱的时间主要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判决类型、刑期长度、以及当地看守所和监狱的具体操作流程。以下是相关法律规定及判决后送监狱的一般流程:判决生效后10日内法院在作出判决后,应在10日内将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等材料送达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在1个月内公安机关在收到执行通知书和判决书后,应在1个
  • 报警后的有效时间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治安案件有效时间一般为六个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如果违法行为在六个月内未被公安机关发现,则将不再进行处罚。刑事案件追诉时效根据法定最高刑期而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案件,追诉时效为五年。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
  • 终身监禁是一种无期的刑罚,没有具体的年限规定。它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贪污、受贿等行为,在判处死缓二年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并且不得减刑、假释。具体执行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13年。如果实际执行刑期达到13年以上,并且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还可以申请假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