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瓷,又名 瓷胎画珐琅,是一种 将珐琅彩技法应用于瓷胎上的釉上彩瓷。它始创于清康熙朝,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珐琅瓷的制作工艺精细,需要经过多次试验和研究,工匠们最终掌握了这种技术,并制作出了许多令皇帝满意的瓷器。这些瓷器以宫廷为主要出产地,因此被称为“宫廷珐琅彩瓷”。
珐琅瓷的特点包括:
瓷质细润:
胎质细薄,胎型规则,完整无瑕疵,大多为小件。
彩料凝重:
使用各种珐琅彩料,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
色彩丰富:
釉色鲜艳且柔和,很少以纯色,多为粉彩型偶合色。
绘画精美:
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
珐琅瓷的烧制过程也较为复杂,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
总的来说,珐琅瓷是一种集金属制作与珐琅釉料加工处理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制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是清代瓷器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