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由上海广播主办的“2025上海民生访谈”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闻大翔透露:家庭病床是缓解慢病患者治疗的重要场所,上海市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开展家庭病床的服务,2023年全市家床为8.8万张,到去年达到9.1万张,增长3000张。目前家床可为患者提供9大类51个项目的诊疗服务,包括疾病诊断治疗、康复、中医药服务、护理、一些检验检查等等。
上海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市民常见病多发病、慢病诊断治疗的“网底”。目前,社区也能开展适宜的简单手术(如皮下脂肪瘤、伤口清创缝合等),截至去年底,全市社区平均配备药品品种达到682种,在原来基础上增长将近10个百分点。延伸处方有400余种品种,也即将近1100种药品目录可以在社区配到。市民可以通过延伸处方配备,也可以在区医联体里内配药,实现上级医院和基层药品的衔接吻合度达到83.5%。
老龄化社会里,今年上海在三级医院开展首批免陪照护服务试点,目前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家属因工作或者等等原因没时间也不方便陪护的在重症监护室(ICU)或者在其他病房中的特级或者一级护理的对象。
闻大翔表示,免陪照护既能减轻患者在院期间家属的陪护压力,还减少交叉感染可能性,对医疗安全也有帮助,但的确增加了医院(特别是护理员)的工作负荷,市卫健委与市人社局等部门正在携手制定推进本市医疗护理员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从加大培养力度、规范护理员岗位的职责和管理(包括激励机制,强化待遇保障等),推进本市医疗护理员队伍职业化规范化的建设,最终为市民提供更加专业的生活照护服务。
民生访谈还透露:根据专业回顾性研究得出的结论,呼吸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发生的最高概率场所是在居民小区。原来上海布置的AED(体外除颤仪)主要是公共场所、轨道交通、大型商场,居民小区反而布得很少。今年上海市卫健委将小区设置AED这项工作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布局提高上海的自助自救能力。全市同步开展AED操作人员培训。据统计,上海市红十字会已在全市培训了8万名操作员,按照今年目标将新增7500台AED装置,再培训9万名操作员,未来三年全市AED布置数量将达到100台/10万人,水平“看齐”新加坡。下一步,上海市卫健委还将建设上海AED设备电子地图,与120院前急救系统对接,实现“一网统管”,便于市民和参加救治人员查询,为生命护航。
原标题:《上海家庭病床达9.1万张,全市正在推进护理员队伍更好落实“免陪护”》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