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梁静 韩然 记者 阳锡叶)智能仿生扑翼鸟低空盘旋、冻土沥青材料伸缩如“公路版兰州拉面”……4月8日下午,长沙理工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内,一场“硬核科技”的创新擂台赛正在上演。来自全校20个学院的44个团队项目在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校赛现场,角逐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四大赛道奖项,共产生金奖7项、银奖10项、铜奖13项、优胜奖15项。
参赛项目多聚焦于回应社会需求或破解现实困境。面对青藏高原的冻土随季节“呼吸”——冬季收缩、夏季膨胀,传统沥青在冻土区服役周期不足3年的技术瓶颈,“冰峰筑路——世界屋脊冻土区高性能沥青引航者”项目团队研发出新型路面材料。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多年冻土公路试验段”揭榜挂帅项目首选方案。
而在新兴产业赛道,“金牌”项目之一的“铜官云镜——国内非遗孪生领域的领跑者”,以数字化技术赋能非遗传承。团队首创动态历史重现技术,通过云端建模与实时交互,实现非遗工艺的数字化孪生。
据悉,在此次校赛中,已经有许多项目跨出实验室门槛,走向生产线。
如“瞬析‘网’辨——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化参数辨识的先行者”项目团队,一直致力于开发更高效、更全面的新能源机电暂态模型参数辨识软件,“原本人工耗时30天的参数辨识任务,我们的软件最快20分钟就可完成。”团队负责人陈伟说。目前,该产品已和多个企业达成合作、签订订单合同。
据悉,长沙理工大学聚力构建“课堂教学—实践训练—企业孵化”全链条培育体系,年均开展学科竞赛超100项,年均参赛学生超过3万人次,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近8000项。截至目前,学校已遴选校内外184名大学生创业导师。
作者:梁静 韩然 阳锡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