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用工歧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04:56:32    

用工歧视是指 在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的情况下,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非经济个人特征,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给予优惠等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从而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

用工歧视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

工资收入歧视:

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由于非经济个人特征导致所获工资收入存在差异。

就业歧视: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部分劳动力供给者因非经济个人特征而遭到雇主的拒绝,承受不适当的失业比重。

职业歧视:

某些劳动力因非经济个人特征被限制或禁止进入某些职业,或被排挤到低层次的位置。

年龄歧视:

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年龄设定限制。

性别歧视:

在相同工作条件下,因性别不同而给予不同报酬。

用工歧视不仅违反了平等就业的原则,也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影响社会公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各国法律通常都会对就业歧视进行限制和惩罚,以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机会和待遇。

相关文章
  • 买断给 经济补偿金。买断工龄实质上是对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给予的一次性经济补偿。具体标准如下: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
  • 仲裁终局是指 仲裁庭在案件审理终结时作出的具有最终决定性的裁决。一旦仲裁裁决作出,当事人应当直接履行该裁决,不得再就同一争议事项向其他仲裁机构或法院提出仲裁或诉讼申请。具体而言,仲裁终局裁决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形:小额争议: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和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
  • 环境补贴是指 政府为了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行为而提供的一种经济补助。这种补助通常是为了解决环保问题,或是出于政治、经济原因,通过支付现金、税收激励和豁免、政府环境保护投资或政府以优惠利率提供贷款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进行环保设备、环保工艺的改进。环境补贴旨在通过减少环境损害的市场方法,对污染者减少污
  • 加班的情况包括以下几种: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八小时之后:根据《劳动法典》第119条的规定,商业部门工作时间每周不得超过四十五小时,每日不得超过八小时。因此,当员工在周一至周五每天正常工作八小时之后继续工作时,这部分时间被视为加班时间。周六日上班:根据《劳动法典》第119条第4款的规定,超出法定劳动时限
  • 税前工资,即 尚未缴纳个人所得税之前的薪资总和,是劳动所得的直观体现,也是养老金计算的重要基石。税前工资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堆砌,而是由多重元素共同构成,这些元素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境下的薪资等。在计算税前工资时,需要将个人的各项收入悉数相加,再从中扣除社会保险费与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