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付双倍工资怎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6 16:10:12    

关于赔付双倍工资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适用范围

未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计算方式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计算方式一般为劳动者每月实际所得工资的双倍,已发放的部分需予以扣除。具体计算公式为:月平均工资×未签劳动合同月数×2。月平均工资通常指劳动者在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收入,若工作不满十二个月,则按实际工作月份计算。

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赔偿金是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计算公式为:月工资×工作年限×2。需要注意的是,赔偿期限最长不超过十二年。

申请与诉讼

投诉与催促:首先,劳动者需要准备所有能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如劳动合同、社保缴费记录等,并前往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投诉的目的是获取劳动监察责令改正通知书,证明老板拖欠工资的恶意性。

仲裁与诉讼:如果老板在收到责令改正通知书后仍未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仲裁申请,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老板拖欠工资的事实以及曾多次催促其支付工资的情况。

注意事项

双倍工资的时效:劳动者在主张双倍工资时,需要注意仲裁时效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计算基数: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应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工资标准为依据,按对应月份的应得工资计算,不包括年终奖等一次性偶然奖励和补贴。

综上所述,赔付双倍工资需要劳动者在准备充分证据的基础上,通过投诉、催促、仲裁或诉讼等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劳动者在计算双倍工资时,应注意时效和计算基数的相关规定。

相关文章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16日联合发布第四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聚焦社会保险、竞业限制等问题,重点明确用人单位不能通过变相调整工作岗位降低孕期女职工工资及福利待遇、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应当补足抚恤金差额、主体不适格的竞业限制协议不具有约束力等法律适用标准,对提升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
  • 原标题:既要有管理 也要优服务精准施策,就要换位思考,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找准“痛点”、寻准“病根”、开准“药方”找得到、用得上的公共服务,更公平、更可及的发展机会,体现着以需求为导向的有效供给,正是既有管理又有服务的要义所在管理和服务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好的管理不是降低标准,而是建立更符合人性的激励
  • 近期,凯里市总工会“五聚焦”推动“县级工会加强年”工作落实落细。 聚焦政治思想引领,团结凝聚职工。组建服务职工、劳模先进宣讲队,深入企业车间班组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切实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开通市总工会官方政务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牢固树立“工作即宣传”理念,借助主流媒体平台,不断扩大宣传受
  • 原标题:西藏南桥律师事务所律师嘎玛琼达:守护正义 传递温情西藏日报记者 张宇她以兢兢业业的态度和真才实学,在西藏律师界崭露头角;她凭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本领,为无数委托人维护合法权益。她就是嘎玛琼达,西藏南桥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嘎玛琼达不满30岁,自2018年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以来,从事律师职业
  • 专项行动方案直击劳动者“有钱无闲”的消费困境,将劳动权益保护与消费市场进行政策耦合,是提振消费的治本之策。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其中针对反映突出的“加班文化盛行”等痛点问题,方案专门就“保障休息休假权益”提出相关举措,通过强化执行监督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