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恶意追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07:21:32    

恶意追讨是指催收人员采取威胁、侮辱、恐吓等不正当手段,逼迫借款人还款,或者使用非法方式让借款人承受过度压力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借款人的合法权益,还可能违反法律。

恶意追讨的主要特征包括:

威胁性语言:

催收人员使用如“如果不还款,你就完了”、“不还钱就曝光给你的亲戚朋友”等威胁性语言,明显带有恐吓性质。

非法手段:

通过非法方式如伪造证据、虚报工资等手段进行追讨。

欺骗性:

通过虚假陈述、夸大事实等手段欺骗借款人。

目的性:

其目的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非法利益,如超额索赔、勒索等。

恶意追讨不仅让人心情恶化,还可能侵犯个人隐私,甚至违反法律。因此,借款人和公众应当警惕这种行为,并采取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催收人员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采用合法、文明的方式进行催收。

相关文章
  •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决策部署,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工商银行聊城分行持续推进电诈风险精准治理,通过科技赋能、联防联控等举措筑牢反诈“防火墙”,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以来单位结算账户实现“零涉诈”,为全行账户业务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不
  • 宜人贷的利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贷款期限等因素而定,具体利率水平如下:信用良好、贷款期限较短的借款人:利率可能在8%-12%之间。信用一般、贷款期限较长的借款人:利率可能在12%-18%之间。信用较差、贷款期限较长的借款人:利率可能在18%-24%之间。假设您借款3万元,贷款期限为1年,以下是几种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的部分是 无效的,并且不受法律保护。具体来说: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明确指出,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民法典》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合法利息最高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具体来说,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约定的年利率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
  • 银行流水的要求因银行和贷款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来说,为了满足贷款审核的需要,以下是一些普遍适用的标准:流水金额需为月供的两倍以上:这是多数银行的基本要求,目的是确保借款人具有足够的还款能力。提供连续半年的银行流水:银行通常要求提供最近三至六个月的银行流水,以证明收入的稳定性和持续还款能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