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的“一穷二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曾经的温饱不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70余年的辉煌历程,是亿万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绘就的壮丽篇章。在这条波澜壮阔的征程中,劳动创造始终是推动国家进步、民族复兴的强大引擎,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为劳动者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回望历史,新中国的“创业”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每一步都凝聚着劳动者的坚韧与拼搏。1956年,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以“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壮志,打破了“中国贫油”的断言,为新中国能源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激发了亿万农民的劳动热情,推动了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更是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再次证明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时代的劳动形态正发生着深刻变革。在智能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成为生产线上的“新主力”,工人则转型升级为“数字工匠”,通过先进的数字孪生系统,实时监测和优化生产流程。在农业生产中,AI算法的应用让施肥灌溉更加精准高效,农民只需轻点鼠标,就能远程管理广袤的农田。这些变化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更让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程式化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劳动价值的升华。如今,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技能人才、科研工作者等组成的多元化劳动大军,正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要“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从绝对贫困的历史性消除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从义务教育巩固率的显著提升到全民医保体系的全面覆盖,每一项成就都是对马克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探索中,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这一理想正逐步变为现实。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勇于创新实践,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劳动者的荣光。无论是身处生产一线的工人,还是耕耘在田野的农民,无论是奋战在科研前沿的科学家,还是坚守在教育、医疗等各个岗位的普通劳动者,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筑梦者,每一滴汗水都闪耀着中国梦的光芒。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让劳动的光芒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作者:伍沐
文字编辑:张家铭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