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行业第一正式易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08:46:00    

作 者丨张敏

编 辑丨张伟贤


在房地产业的深度调整期,市场洗牌加剧,新的“霸主”正在诞生。


4月15日晚间,中国建筑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去年中国建筑的房地产业务实现销售额4219亿元,虽然较上年下降6.5%,但仍然超过保利,成为行业第一。


就规模而论,这也是中国建筑首次成为房地产行业的老大。


近几年,中国建筑旗下的中海地产和局院地产频频发力,行业排名也不断上升。早在今年年初发布业绩简报时,中国建筑就确立了行业第一的地位。随着年报全文的发布,这家基建央企发力房地产的背景愈加明朗。


2024年,中国建筑的地产业务毛利率为17.3%,明显高于另外两大主业(房建、基建)。同期,地产业务以14%的收入占比,贡献了25.4%的毛利润。


分析人士指出,地产业务的利润率相对较高,以及国央企的比较优势凸显,是促使中国建筑发力房地产的主要原因。从近期公司的拿地情况看,其行业老大的地位恐怕很难撼动。



首成行业“老大”



中国建筑旗下拥有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两大房地产品牌。其中,中海地产于1992年在港交所上市,股票简称为“中国海外发展”,是一家以成本管控能力著称的大型老牌房企。


中建地产是公司各局院地产业务所使用的品牌,也称“局院地产”。中国建筑旗下共有8个工程局,均涉足房地产业务,被称为“中建八子”。


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建系”。


近几年,“中建系”不仅在土地市场四处出击,频繁获取高价地,销售规模也不断攀升。2023年,“中建系”实现合约销售额4514亿元,合约销售面积1858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2.4%和7.9%。


在当年的年报中,中国建筑表示,“销售额逆势增长、居行业首位。”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年,保利发展实现签约金额4222.37亿元,签约面积2386.12万平方米。保利集团旗下另一家地产上市平台保利置业,实现全口径合约销售金额536亿元,销售面积225.2万平方米。两者合计,无论从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均超过了中建。


因此,“行业首位”的说法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


到2024年,中建终于后来居上,其房地产业务实现销售额4219亿元,同比下降6.5%。同期,保利发展实现销售额3230亿元,降幅达到23.5%;保利置业则实现销售额542亿元。两者合计,比中建少了400多亿。


但在2024年的年报中,中国建筑反而低调了许多,仅表示,“地产业务保持行业领先”。


在“中建系”的销售构成中,中海地产始终占半数以上。2024年,中海地产的权益销售额为2857.5亿元‌,按照年报的说法,“位居行业第一‌”。


在“中建系”内部的赛马机制下,局院地产也不遑多让。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中建三局旗下房地产品牌的中建壹品,实现销售额506亿元,排进了规模榜前二十;中建东孚(中建八局旗下)销售额425亿元,排名第22位。中建智地(中建一局旗下)、中建玖合(中建二局旗下)的销售额均超过了200亿元。



布局地产背后



近几年,房地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新房市场规模缩水,行业利润率下滑,企业业绩缩表成为常态。在此背景下,“中建系”凭借强大的央企背景和主动出击的策略,“逆向”加码房地产,成为为数不多的“异类”。


2024年,中国建筑新购土地75宗,新增土地储备882万平方米,总购地金额1385亿元。几项指标均为行业第一。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统计,去年仅中海地产就斥资688亿元拿地,新增货值1777亿元,双双位居行业第一。在该机构的榜单中,去年中建壹品的拿地金额和新增货值也都排进了行业前十。


今年第一季度,中海地产斥资273亿元拿地,继续位居行业第一。


分析人士普遍指出,按照当前的趋势,如无重大变化,“中建系”的行业老大地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在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远不如从前的调整期,中建为何逆势加码房地产?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中国建筑的业务构成中,房地产的营收和利润贡献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中国建筑共有基建、房建、地产、设计四项主要业务,但设计业务的体量相对较小,公司业绩主要由前三项业务所贡献。


从收入构成上看,地产业务向来不挑大梁,近几年的占比均不足20%。但相比其他两项主业,地产业务的毛利率较高,对利润的贡献较为显著。2020年,中国建筑的地产业务毛利率为26.2%,高于房建的6.7%和基建的8.5%,这也使得地产业务以16.6%的营收占比,贡献了41.7%的毛利润。


此后几年,受行业大势影响,地产业务的毛利率不断下滑,到2024年已降至17.3%,但仍显著高于房建的7.4%和基建的10.0%。去年,中国建筑的地产业务营收占比为14%,仍然贡献了25.4%的毛利润。


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企业,中国建筑的业绩很少出现波动。但在2024年,公司的营业总收入2.19万亿元,同比下降3.46%,出现了多年来的首次下降;归母净利润下降14.9%,为最近四年的新低。


中国建筑并未解释其业绩下滑的主因。一位建筑行业从业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市场竞争加剧,成本上升,以及结款难度增加,都在影响建筑企业业绩表现。他认为,这些因素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


在此背景下,作为利润率最高的业务,地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严跃进表示,由于产业链的关联度较高,不少基建企业旗下都有地产业务,但其能力建设和发展情况各不相同。近几年,民营房企遭遇了较大的生存挑战,央国企的比较优势凸显。基建央企布局房地产,能够更好地发挥这些优势,并弥补建筑业务的利润损失。


他表示,就中国建筑而言,其地产业务的基础较好,发展思路一直很明确。在房地产业的调整期,公司正迎来弯道超车,甚至扩大优势的机会。但和其他房地产企业一样,如何应对房地产业利润率下滑的趋势,仍是公司要面临的挑战。


SFC

本期编辑 刘雪莹

一线城市“领跑”!3月楼市迎来“小阳春”


全面取消限售、推出“低月供”、探索共有产权:无锡楼市新政“锡十条”5.0出炉


房地产重磅!四大一线城市,集体实施!

相关文章
  • 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刘丽靓4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压紧压实责任推动中央企业坚决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会议指出,今年以来,中央企业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
  • 观点网讯:4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宣布 CaoCao Inc.(曹操出行有限公司)获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该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91,666,800 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资料显示,曹操出行孵化自吉利集团,于2015年5月成立。IPO前,李书福通过旗下UgoInvestmentL
  •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黄磊 通讯员 焦雪珂 王敏华“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感谢贵局的苏警官,在我孩子户口从上海迁移到深圳的过程中,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近日,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被投递至深圳市公安局“局长信箱”,信中承载着市民聂女士对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户政民警苏丽萍满
  • 财政部4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815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同比增长8.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6%。各级财政部门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支出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节能环保等领域保障有力。收入方面,一季度,全国一
  • 据东莞长安融媒体中心消息,4月16日,长安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召开。本次会议应出席代表99名,实到代表94名,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镇领导叶孔新、莫伟、李福全、戴浩平、麦耀华等在主席台就座。经过与会代表投票,莫伟全票当选为长安镇人民政府镇长。资料图新当选的镇长莫伟在就职讲话中表示,选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