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智变,破界增长 2025第九届“知识・价值”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7:2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景平 通讯员 吴莹莹

3月29日,由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量子教育、中国移动咪咕数媒、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培训杂志》联合主办的2025第九届“知识・价值”高峰论坛在杭州取得圆满成功。

本届论坛以“AI智变·破界增长”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的15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及技术精英齐聚一堂,聚焦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产业变革与人才发展新范式,共商智能化时代的企业增长战略。

AI浪潮下,共谋产业与人才新未来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段余应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大潮正扑面而来,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重构产业发展格局。为落实党中央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职业经理人协会将通过思想引领、培训体系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和区域联动机制,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 段余应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副会长、量子教育创始人叶祺仁代表主办方呼吁行业加速AI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量子教育创始人、董事长 叶祺仁

论坛还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贾康、联想中国研学中心执行校长邰慧、方正证券学院院长杨忠一等众多知名专家、名校教授、行业大咖围绕宏观经济趋势、AI技术革新、组织能力重构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度对话。

AI数字内容研究院启航,开启行业变革新篇章

作为本届论坛的里程碑事件,由量子教育联合浙江大学智能教育研究中心、中国移动咪咕数媒、喜马拉雅等十余家机构共同发起的AI数字内容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中国移动咪咕数媒副总经理 陈学

研究院以《AI 数字内容研究院成立宣言》为行动纲领,直面知识转化滞后、人才培养脱节、AI 价值虚置三大时代拷问,通过构建 “内容创新工场 + 技术攻坚中心 + 生态赋能平台”的三维体系,推动 AI 技术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一是依托中国移动大数据和亿级知识内容资源库,融合 AIGC技术重构知识生产范式,构建虚拟教学场景库——“无边界职场大学”;二是打造“AI+岗位能力模型实验室”,结合元宇宙级3D数字人技术及中国移动咪咕数媒提供的AI+“听、读、学、测、练、评”全链条产品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精准化与规模化;三是联动产业链共建行业标准与开放生态,发布《AI驱动的人才发展白皮书》,以“技术赋能 + 内容创新”乘数效应驱动组织进化。

AI 赋能新篇:“双核”战略引领行业跨越

第九届「知识・价值」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AI技术与产业融合提供了创新范本,更以“AI数字内容研究院”为支点,搭建起跨领域协同创新的长效平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随着 AI 技术的持续突破与生态完善,量子教育将携手中国移动咪咕数媒等合作伙伴,以“优质内容引领+专业服务加持”双核心战略,推动企业组织与人才能力的跨越式升级,共同谱写“AI智变·破界增长”的新篇章。

(图源:受访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 实习生 李雨鑫3月31日上午,山东省政协召开2025年第一次月度协商会,围绕“更好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协商议政。京东科技集团产业运营总监李静认为,数字经济是消费扩容提质的重要赋能力量。在她看来,山东是经济大省,消费潜力巨大,应积极感知消费趋势脉动,主动适应
  •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4月2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1日介绍2025年1至2月服务贸易发展情况时表示,1至2月,我国服务贸易较快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13095.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9.9%。数据显示,1至2月,中国服务出口5495.8亿元,增长13%;服
  •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景平 通讯员 吴莹莹3月29日,由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量子教育、中国移动咪咕数媒、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培训杂志》联合主办的2025第九届“知识・价值”高峰论坛在杭州取得圆满成功。本届论坛以“AI智变·破界增长”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的15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及技术精英齐聚一堂
  • 3月14日,正值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浦发银行青岛分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精心组织骨干员工走进海信学校,开展“认识金融机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金融启蒙课,助力莘莘学子增强金融素养,护航青春成长。活动现场,浦发银行青岛市北支行的专业讲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金融机构的起源讲
  • 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为进一步提高排污许可管理水平,助力企业绿色发展,日前,博山区生态环境分局采取“线上审核+现场勘察”联合审查等工作模式,督促企业落实好排污许可管理的各项要求。线上审核是排污许可证核发的第一环节,排污许可证涉及生产工艺与设备、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污染防治措施与设施、工业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