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粪甜品”餐厅被立案,别拿“原生态”当遮羞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7:05:00    

短评

近日,上海一家人均3888元、用大象粪便做甜品的餐厅走红网络。据报道称,这家餐厅因违反食品安全法已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马桥市场监管所已现场核查并暂时封存相关材料,并将展开后续调查。

每晚仅开一桌12席、人均消费3888元、15道菜品不定期更新、主打还原原生态的雨林味道……噱头不少、包装精致,可谓吊足消费者胃口。但有财力者前往一试发现:一块蜂蜜味的冰,一碗模拟寄生花腐臭味道的糊糊,甚至还有竹虫、酸蚂蚁和“鲜花插在象粪上”,其中这道将大象粪便消毒干燥碾碎做成的甜品更是饱受消费者和网友吐槽——简直是“拉了一坨大的”。

经初查,该单位于2025年2月份开始正式经营,其从外地购进竹虫、蚂蚁、大象粑粑作为食品原料,制作成菜品提供给消费者食用。尽管餐厅声称大象粪便经过消毒干燥处理,但到底是何种程序消毒,且能否达到安全食用的标准都尚未可知。从法律角度而言,有律师表示大象粪便未被列入国家食品原料目录,且其作为动物排泄物的属性天然具有潜在污染风险,即使经过消毒处理,也需经法定程序认定为“食品原料”才可使用。可以说,该餐厅因违反食品安全法被立案调查,一点都不冤枉。

回顾该餐厅的一些运营细节,称得上是近年来餐饮行业过度包装的典型案例。从网友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餐厅内部绿植环绕、水雾弥漫,顾客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同时多个楼层、房间都被设计成与菜品相关的不同主题。为了让顾客用心“啃叶子”,可谓在装修设计上下了血本。有网友感慨追求这种“体验感”也不是不行,但人均近4000元的“门票价”,岂不是去趟云南亲身体验更有性价比?归根结底,一家餐厅把餐饮项目做成“观光项目”,实则是给自己披了件皇帝的新衣,借着高大上的噱头收割消费者,给菜品量少味怪、不卫生找了一块号称“原生态体验”的遮羞布。

消费者自然乐见独特的饮食体验与餐饮文化,但这终归都要遵守“入口之物必须安全”的规则。一家餐厅,食品必须安全,更遑论其中有些可能都不算食品。对餐饮行业食品安全这一最基本认知都没有,就搞创新、玩概念,包装造势、谋求流量,显然是一种极为浮躁的表现。从长远来看,企图靠“雨林体验”作为餐厅优势来打出差异化,实则也是一锤子买卖,毕竟多数消费者不会想再花费将近4000元去体验这种“新鲜感”。说到底,菜品可口、服务周到才是餐饮经营真正的吸睛实力。

餐饮行业类似的博眼球式营销也不是没有出现过,“手打海王柠檬茶”违反广告法、“猛男餐厅”违反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此次“象粪甜品”触犯食品安全法更是直接打破作为餐厅的底线。心思都花在如何猎奇上,最后竟连猎奇的功课都没做好,更别提老实修炼菜品、服务本身的内功了,这样的餐厅“凉凉”也是必然。

相关文章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徐晓磊 鹿青松)4月13日,2025齐鲁春季车展来到开幕第四日,现场有许多车型都配备了智驾功能。对于智驾,车展上的消费者都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记者在齐鲁车展现场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听了听他们的看法。
  • 法治日报 近日,多地网友控诉线上预订酒店遭遇“照骗”事件:有人花千元预订海景房,推门发现内部照片竟全是渲染图;预订大床房,进门发现“这床还没我家沙发大”……更离谱的是,有消费者要求退房竟被索要违约金,关于“酒店房型不符退房却被收取80%违约金”的新闻,还登上了热搜。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线上预订酒
  • 短评 近日,上海一家人均3888元、用大象粪便做甜品的餐厅走红网络。据报道称,这家餐厅因违反食品安全法已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马桥市场监管所已现场核查并暂时封存相关材料,并将展开后续调查。 每晚仅开一桌12席、人均消费3888元、15道菜品不定期更新、主打还原原生态的雨林味道……噱头不少、包装精致
  •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为深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切实维护农村食品市场安全,将食品快检主动融入到整治行动中来,4月8日,黑龙江省兰西县市场监管局在市局食品抽检科的指导下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进乡村活动,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切实保障乡村食品安全。活动现场,
  • 3月29日,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天猫优品超级旗舰店在环翠区银座家居盛大开业。作为阿里巴巴旗下覆盖全国2000多个县区的新零售品牌,该旗舰店开业首日即吸引超2000人次到店,展现出消费市场的强劲活力。天猫优品超级旗舰店位于银座家居负一层,经营面积达3000平方米,汇集海尔、美的、格力等知名品牌,涵盖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