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区位条件独特,资源丰富,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云南、投资云南,对云南发展投下了“信任票”。近3年,云南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3.3%,撑起了全省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其中,云南近两年来着力打造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仅去年一年就吸引近400万人次到云南旅居,这是云南依托优势资源引入民营企业,政企合力贡献的喜人成果。总台记者来到曲靖市马龙区土瓜冲村,这里的故事,正是云南政企合力促进旅居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政企携手 “空心村”大变样

土瓜冲村四面环山,村庄依山而建,最多的时候,有279户村民在这里居住。后来,很多人外出务工,村里一下子空了许多,150间房屋常年没有人居住,闲置下来,一度成为空心村。

2023年,当地文旅、农业等部门经过调研,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引入一家民营企业,政企合力在这里打造旅居村项目。由社区统一向农户租了77间闲置老旧房屋,按照不搞大拆大建,尊重村民意愿、留住乡愁记忆的原则,政府整合700多万元涉农资金用于村内道路改造提升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投入400多万元,在不改变外观的情况下,进行内部装修和运营管理,并通过“以商招商”的方式,引入商家发展民宿酒店、乡村咖啡馆等服务业态。
业态丰富 迎来近百旅居客

这一间屋子现在被用作咖啡和画画工作室。在这里,可以自己动手做上一杯手冲咖啡。云南的咖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以上,产值从3年前的不足百亿,增加到现在的800亿,带动了100多万咖农增收致富。目前全省800多家咖啡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在这里除了可以品尝咖啡之外,还可以进行艺术创作。现在,土瓜冲村的旅居客已经有近百人。
人气越来越旺 旅游产品不断丰富

短短两年时间,土瓜冲村在云南省内已经小有名气,来自广东、重庆等全国各地的旅居客来到这里,少的住两三个月,多的住几年。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融入到这里,政府和企业还为每户旅居客规划出一块菜地,可以亲手种种菜、养养花。

同时,在政府部门牵头指导下,企业还从农户手里流转1000亩低效土地,连片种植金丝皇菊、绣球花等,因地制宜设置花海露营等娱乐项目,满足游客需求。

越来越丰富的旅游产品,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人气越来越旺,村里的餐饮、特产、民俗体验等门店越开越多,一些外出务工的村民开始返乡创业。我们了解到,村民通过土地、房屋出租、务工收入、市场主体经营,每户年均增收2.4万元。

村集体可以从土地流转服务费、农产品销售利润、旅居产业营收分红中产生收益。如今,这家企业已经在马龙区打造了像土瓜冲村这样的7个旅居村。
“最好合伙人” 云南民企持续增长
这样的政企合作模式,实现了集体增收、企业盈利、村民致富,依托的是什么呢?

近年来,云南省真心实意把广大民营企业当作云南发展的“最好合伙人”,把云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绿色优势,与民营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市场渠道有效嫁接。

去年,有近400万人次到云南旅居,可以说,“旅居云南”的新生活、新风尚,就是民营经济创造的。
这些年,云南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抓项目、育产业、帮企业,连续13个季度调度推进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快速成长、总产值达2500亿;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从2019年的26.7%提升至52.1%,首次突破50%,促进了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打造融资平台
解决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
目前云南从事文旅、花卉、蔬果等高原特色农产品以及电商、物流和正在引进的新能源、绿电等领域的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他们正成为云南经济活力的中坚力量。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于服务企业、解决难题。云南各地各部门站在民营企业角度想问题、办事情,落实惠企强企政策,当好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每年岁末年初,是云南鲜花生产销售旺季,也是花企资金需求最迫切的时候。云南金融机构推出“鲜花贷”等产品,缓解企业燃眉之急。然而,到底谁需要钱,谁能贷出钱,能贷多少钱,哪种最划算,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直是贷款难题的核心。
2023年7月,云南率先完成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汇集40个部门300多类数据资源,金融机构可快速评估企业信用,企业则能“一键申请”,快速融资。

云南省融资信用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邓平:我们把所有能撬动金融资源的惠企政策都放到了我们平台上,最大程度把便民惠企政策第一时间精准送到企业手里,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

云南月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磊:正常我们评额度,其他地方信用贷大概也就三五十万块钱,融信服平台能更好而且更快,不到一个星期,给我们贷了200万。我就能一次性把这个基地的设施建起来,也能解决我后期的订单供给,同时也解决了我的流动资金压力。
截至3月19日,除外资银行外,云南省241家金融机构全部入驻融信服平台,发布金融产品997项,注册企业136.1万家,银行授信金额达3518.8亿元,惠及企业22.8万家,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占99.1%。
主动服务精准纾困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为优化营商环境,云南创新开展“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面对面助企纾困。
江苏迪欧服饰有限公司在德宏瑞丽投资建厂时,因找不到标准厂房而犯难。通过“问诊”,从实地考察到工厂投产仅用5个月。

江苏迪欧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罗玲朋:厂子的建设,工人的招工,工人的培训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目前已经有300人在这里进行生产。
德宏州政府针对企业诉求,加快厂房建设,截至2024年12月,园区累计建成厂房105万平方米,在建和拟建厂房108.6万平方米,预计可满足100余家企业需求。

云南以“坐诊接诉”为核心,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农业科技企业反映设施农业用地问题后,省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迅速研究政策;国际物流企业提出磨憨口岸通关效率问题后,昆明海关上线电子签章系统,提升通关效率。截至目前,活动已举办8期,解决200多个问题。今年,云南升级“坐诊接诉”为2.0版本,政务服务部门从“坐诊”到“巡诊”,主动走进企业“望闻问切”,精准化解发展难题。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周民欣:面对面、点对点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回应一个诉求,推动解决一类问题、一批问题。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