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曹露婷 通讯员 陈英 林斌
50岁的黄女士(化名)三年前做过结肠癌手术,一直规律随访。七个月前,复查显示新发肝脏富血供结节,她非常担心,难道是肝脏转移瘤?

来源:视觉中国
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她前往浙大二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陈英的门诊就诊。
陈英仔细询问病史,翻看了就诊记录,并调阅了外院的多次影像学检查后,得知黄女士此前的结肠癌病理为粘液腺癌,术后进行了化疗并规律随访,肝脏都没有发现结节,直到七个月前做了肝脏磁共振发现新发的肝内结节。
到底是不是转移瘤呢?
结合病灶的影像学征象,陈英直接否认了转移瘤的诊断。她解释,结肠癌的转移,特别是粘液腺癌的肝转移一般是乏血供的,大多表现为轻中度环形强化,典型的呈“牛眼征”表现。而黄女士的肝脏结节为富血供特征,并且为结节状强化,不符合典型转移瘤的表现。
那么,肝脏新发的结节是什么呢?良性还是恶性呢?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了这个现象,就是在使用化疗药物后,一些患者的肝脏会出现肝细胞的结节状增生,即良性肝细胞增生结节,可以做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来进一步明确,或者随访观察。”陈英给出了明确的意见:这个新发结节是肝细胞结节状增生,让黄女士放心!
随后复查的肝脏增强磁共振检查也证实,黄女士的肝脏结节没有变化,肯定不是转移瘤。
恶性肿瘤术后,新发肝结节除了需要警惕转移瘤外,还有哪些可能的良性病变呢?陈英介绍,第一是良性肝细胞增生结节,药物治疗后肝脏局部损伤,正常肝细胞会代偿性增生,局部形成增生结节;第二是肝脓肿,胆道系统肿瘤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的情况或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引起感染,伴肝内局部脓肿形成;第三是肝紫癜,药物治疗或自身免疫发生变化后,肝局部出血坏死基础上,中央静脉渗入,逐步形成内皮衬托的充满大量血液的空腔(血窦)过程;第四是肝局部灌注异常,肝脏射频消融术后,邻近血供发生改变,局部动脉期供血增加,形成肝脏局部灌注异常。
科普+
什么是核磁共振?有辐射吗?
磁共振检查,即人们常说的“核磁”检查,现在已改名为“磁共振成像”(MRI),其“核”字指的是“原子核”,并非大家所误认为的放射性核素。磁共振成像其实听起来就像是轻轻摇晃人体,使得体内的水分子开始振动后逐渐恢复原状,检测这些振动能洞察到人体内部的情况。
人体组成中,水占重约60-70%,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在水分含量上有所差异,而多种疾病会改变组织的水含量及其分布。如果能测量出体内各个部分的水分含量、血液流动的状况以及是否正常,医生就能找到异常的地方。
简单来说,磁共振成像就像是在一个特定的磁场中对身体进行检测,通过发射信号让体内的氢原子(水中的分子)排队并等待计数。所以磁共振检查并没有辐射!
它与CT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补关系。CT对骨骼、肺部以及血管显示更清晰;MRI 尤其擅长于捕捉软组织(如肝脏、脑、脊髓或肌肉)的细节,常用于肝脏疾病、脑部疾病、肿瘤、关节及肌肉问题等诊断。但 MRI 扫描时间更长,费用更高。检查室内是强磁场环境,以3.0T磁共振为例,磁场中心的场强是地磁场强的6万倍,即使是一个小硬币,也会被如此强大的磁场加速到像一枚子弹一样,所以铁磁性金属物品严禁带入。
“转载请注明出处”